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六安市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暂行规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2 16:20:17  浏览:1000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六安市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暂行规定的通知

安徽省六安市人民政府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六安市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暂行规定的通知

六政〔2009〕6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试验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中央、省属有关单位:
  《六安市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暂行规定》已经2009年11月19日市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六安市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行政执法争议协调,保证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执法效能,根据《安徽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市、县(区)政府(管委)统一领导所辖区域内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工作,同级政府(管委)法制工作机构承担具体工作。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是指政府(管委)法制工作机构根据同级人民政府(管委)的要求,或者根据行政执法部门的提请,对行政执法争议进行协调处理的活动。
  前款所称的行政执法部门,包括具有行政执法职责的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第四条 发生下列行政执法争议,依据本规定进行行政执法争议协调:
  (一)同等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对同一行政管理事项作出不同规定发生的争议;
  (二)不同的行政执法部门对同一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执行不一致发生的争议;
  (三)需要协调的其他争议。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行政执法争议协调:
  (一)不涉及法律规范适用的一般行政管理事务争议;
  (二)行政执法部门内部的行政执法争议;
  (三)行政执法部门因行政执法活动与行政相对人发生的争议。
  第六条 有关行政执法部门之间发生行政执法争议的,应当及时自行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行政执法部门应当提请行政执法争议协调。
  行政执法部门自行协商达成的一致意见,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不得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 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可以由发生争议的任何一方行政执法部门向同级人民政府或管委提出。
  第八条 行政执法部门提请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应当报送下列材料:
  (一)行政执法争议协调申请书,申请书应载明争议协调事项、相关情况、建议及理由;
  (二)涉及协调事项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三)其他涉及争议协调事项的有关材料。
  第九条 政府(管委)法制工作机构收到行政执法争议协调申请后,应当在3日内通知有关行政执法部门。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在5日内报送答复意见和本规定第八条规定的有关材料。
  第十条 政府(管委)法制工作机构在办理行政执法争议协调事项时,应当调查了解有关情况,充分听取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的意见;必要时,可以召开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协调会议,也可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争议事项进行论证。
  第十一条 在行政执法争议协调过程中,对因争议协调事项不及时处置可能给公共利益或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负责协调的政府(管委)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建议有关行政执法部门采取临时性处置措施。
  第十二条 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并参考其他规范性文件进行。
  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对行政执法争议协调事项没有作出明确规定的,政府(管委)法制工作机构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确立的原则进行协调;必要时可以依照法定程序提请有解释权的机关解释。
  第十三条 政府(管委)法制工作机构对争议协调事项,应当按下列规定分别处理:
  (一)经协调,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达成一致意见的,制作《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意见书》,并报同级政府(管委)备案。
  (二)经协调,有关行政执法部门无法形成一致意见的,由政府(管委)法制工作机构提出书面意见,报请同级人民政府(管委)决定。
  第十四条 行政执法争议协调事项一般应当在30日内办结。
  依照法定程序提请有解释权的机关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作出解释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协调期限内。
  第十五条 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应当积极配合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工作,自觉执行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意见;需要采取临时性处置措施的,应当按照政府(管委)法制工作机构的建议,采取临时性处置措施。
  第十六条 行政执法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同级人民政府(管委)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行政监察机关追究该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一)应当提请行政执法争议协调而不提请,造成行政执法混乱或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
  (二)阻挠行政执法争议协调的;
  (三)不执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执行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意见,或不采取临时性处置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
  第十七条 政府(管委)法制工作机构不履行或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争议协调职责,造成行政执法混乱或其他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按有关规定追究该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第十八条 本规定中规定的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十九条 本规定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纪委等部门《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1999〕20号文件切实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纪委等部门《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1999〕20号文件切实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纪委等部门《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1999〕20号文件切实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军委总政治部,各
人民团体:
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监察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1999〕20号文件切实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已经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00年6月1日)


199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的通知》(中办发〔1999〕20号,以下简称中办发〔1999〕20号文件)下发后,各级党
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和审计部门加强协调配合,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措施和意见。各级审计机关积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为加强干部考核和管理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一些地方也存在措
施不到位、工作发展不平衡以及审计人员和经费不足等问题。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发〔1999〕20号文件,进一步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贯彻执行中办发〔1999〕20号文件的自觉性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实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央纪委第二、三、四次全会进一步提出,要积极推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工作力度。开展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
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为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从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干部管理和监督机制等方面,充分认识贯彻落实中办发〔19
99〕20号文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狠抓落实,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加强干部考核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领导,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积极支持有关部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级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和审计部门在工作中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和通报情况,重视和利用审计结果,及时研究解决
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共同做好这项工作。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既要按照中办发〔1999〕20号文件的要求,认真做好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还要从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展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试点工作,并在实践中
不断积累经验。
三、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从总体上讲,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还不够规范,特别是缺乏一套具体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为了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央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力量,抓紧研究起草
中办发〔1999〕20号文件的实施细则。各地区、各部门也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尽快研究制定相应的规章或办法,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四、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切实保证审计经费的落实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政府机构改革后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新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为进一步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这次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党的十五大关于加强执法监管部门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并结合各地实际
情况,充实和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力量。要切实保证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将经济责任审计所需的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各级审计机关要加强经费管理,自觉接受本级财政部门的监督,严禁挤占挪用。
五、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各级审计机关要选调和配备一批政治素质好、熟悉审计业务、具有一定政策水平的人员从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同时,要重视和加强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省级审计机关负责对全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责任审计业务干部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市(地)、县(市)
两级审计机关负责对本单位审计业务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培训。要通过加强培训工作,培养一支精干的审计队伍,以尽快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需要。



2000年6月28日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发改委关于杭州市投资项目开工率考核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发改委关于杭州市投资项目开工率考核办法的通知

杭政办函〔2005〕305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市发改委拟订的《杭州市投资项目开工率考核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实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杭州市投资项目开工率考核办法

(市发改委 二○○五年十一月十八日)

  为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全市投资增长,确保实现年度投资增长预期目标,保持全市经济运行平稳发展,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改委投资项目开工率考核办法的通知》(浙政办发〔2005〕76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对象
  各区、县(市)政府,市级有关部门。
  二、考核标准
  本办法主要考核投资项目自落实建设用地2个月内的开工率。计算公式为:开工率=已开工的项目个数÷落实建设用地的项目个数×100%。主体工程第一方混凝土浇筑或桩基工程开始等视作项目开工;国土资源部门核发《建设用地批准书》,视作投资项目已落实建设用地。
  三、考核方法
  (一)各区、县(市)发改局和市级有关部门在每月5日前与当地国土资源部门衔接统计上个月的投资项目(包括省属、市属项目)供地情况,填报市发改委。
  (二)市发改委与市国土资源局衔接复核后,在每月15日前确定纳入考核基数的项目名单(以下简称月考核名单)。当月未开工的项目继续纳入下个月的月考核名单。月考核名单分解下达各区、县(市)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
  (三)各区、县(市)发改局和市级有关部门要督促项目业主单位依法办理工程招标、报建等相关手续,抓紧做好项目开工建设的各项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简化程序、强化服务,加快有关手续办理进度,努力创造开工条件。各区、县(市)政府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省属、市属项目拆迁交地工作,尽快办理项目报建等属地管理的有关手续。
  (四)各区、县(市)发改局和市级有关部门要督促各项目业主单位及时报送项目开工情况,并对照发布的月考核名单进行检查核实、统计汇总。项目开工情况在月考核名单发布后第3个月的15日前,填报市发改委。市发改委每月底向各区、县(市)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通报当月的考核目标完成情况。
  (五)由市发改委指导督促有关单位提高投资项目开工率,并组织对项目开工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
  四、考核结果
  投资项目开工率考核周期为1年,起始月份为前一年的11月份。考核分不合格、合格、优良3个档次,未完成考核目标即开工率在70%以下(不含)的为不合格,基本完成考核目标即开工率在70%—80%(不含)的为合格,超额完成考核目标即开工率在80%以上的为优良。
  市发改委于每年12月底以考核周期内每个月开工率的算术平均数和核查情况为依据,提出考核意见,报请市政府审核,公布年度考核结果。年度考核结果是下一年度安排市重点建设项目和申报省重点建设项目的重要依据,也是年度评选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优胜部门、先进集体的考评依据。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